話音剛落,皇帝大手一揮,分散殿內的御林衛上前一步,「彭」,靴子同一時刻落地。
同時,侍衛手中的寶劍半出鞘,「噌——」的一聲輕響,冰冷的寒光一閃而過。
那聲音清越而尖銳,仿佛冰稜斷裂,在寂靜的空氣中劃出一道細長的寒芒。
使者們忍不住心頭一緊,頭皮發麻,急忙伏跪在地,冷汗直冒。
番邦使者們嚇得連連磕頭,額頭磕在冰冷的地磚上,發出沉悶的聲響。
「陛下恕罪,我等有眼不識泰山,不知貴國大皇子殿下如此聰慧,能聽懂我等言語。我等此番前來,實是懷著敬畏之心,絕無冒犯之意啊!」
為首的使者聲音顫抖,帶著哭腔說道。
大皇子微微一笑,上前一步,溫和卻又不失威嚴地說道:「既然如此,往後說話行事,還是謹慎些好。我朝向來以禮待人,但若有人膽敢心懷不軌,我朝上下,定不會輕饒。」
朝堂上瞬間響起一片附和之聲。
Advertisement
「大皇子殿下所言極是!」
「我朝威嚴,豈容他人挑釁!」
這一番風波過後,原本因番邦無禮而陷入僵局的朝貢儀式,在大皇子的斡旋下順利進行。
番邦使者們收起了傲慢,恭恭敬敬地獻上了他們從遙遠國度帶來的奇珍異寶,每進獻一樣,都會詳細地向大皇子解釋其用途與來歷,大皇子則一一翻譯給皇帝及群臣聽。
儀式結束後,皇帝當眾宣布,大皇子聰慧果敢,日後將更多地參與朝堂事務,協助處理朝政。
消息傳出,百姓們也紛紛贊頌大皇子的英明睿智。
街頭巷尾都在傳頌著大皇子如何在朝堂上力挽狂瀾,維護了國家尊嚴。
18
現代學習的知識在古代有了用武之地,小寶驕傲又滿足。
他手舞足蹈地跟我們演示當時的場景,調皮地學著番邦人的表情和語氣,逗得我們哈哈大笑。
我看著小寶開心的模樣,心中滿是歡喜,仿佛看到了他在古代朝堂上那意氣風發的樣子,同時也為他能將現代所學運用得當而感到驕傲。
時恪聽完跟我偷偷咬耳朵:「聽起來,像是英國那邊的。小寶這次也是運氣好。」我點點頭,心裡卻在想,這不僅僅是運氣,更是小寶平日裡努力學習的結果。
「看來,小寶那邊,世界已經邁入大航海時代了。」
我沉思著,想著回去惡補一些歷史知識。大航海、蒸汽機、工業革命……這些變革都近在眼前,默默為王朝埋下不安的種子。我不禁為小寶所在的王朝感到擔憂,不知道在即將到來的時代浪潮中,他們能否應對自如。
小寶在現代的日子愈發逍遙,時常纏著我們帶他去科技館、博物館。在科技館裡,他對著各種新奇的發明驚嘆連連,眼睛裡閃爍著好奇與興奮的光芒。他對知識的渴望就像永不幹涸的泉水,源源不斷。
在博物館,他看著那些歷史文物,聽著講解,與他在古代所接觸到的歷史相互印證,常常若有所思。
我能感覺到,小寶在努力將兩個世界的知識融會貫通,他的思維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拓寬。
有一次,小寶在博物館看到了古代的紡織工具,他想起皇宮裡那些精美的絲綢,不禁問道:「這裡的東西和宮裡的有些像,可為什麼感覺又不太一樣呢?」
我耐心地向他解釋現代工藝與古代的差異,以及科技進步帶來的改變。小寶聽得入神,小小的腦袋裡似乎在構建著兩個世界的聯系。
我看著他認真思考的樣子,心中滿是欣慰,希望他能從這些差異中汲取智慧,為古代的世界帶來新的生機。
隨著小寶年齡增長,他在古代的課業愈發繁重,可他對現代世界的向往卻絲毫未減。每次來現代,他都像是一隻從籠子裡放飛的小鳥,盡情享受著自由與新奇。我看著他歡快的身影,心中滿是心疼,在古代的束縛下,小寶太渴望這份自由了。
他對現代的教育方式極為著迷,特別是那種鼓勵思考、創新的氛圍,和古代刻板的四書五經學習截然不同。
小寶跟我們傾訴,在古代,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嚴格規範,稍有差錯便會受到夫子的斥責。而在這裡,他可以自由地表達想法,哪怕說錯了,也會得到鼓勵與引導。
「我好想一直留在這裡,不用回去面對那些規矩和壓力。」小寶不止一次這樣跟我們傾訴。我們心疼不已,隻能緊緊抱著他。
小寶還是個孩子,喜歡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,需要關心與鼓勵。
19
「此乃何物?」一位年邁的老臣,身形佝偻,雙手微微顫抖,顫顫巍巍地伸出手指,指向田間那蜿蜒曲折、仿若靈動長蛇般的竹管,聲音中滿是驚愕與疑惑。
小寶身著一襲簡約的布衫,身姿挺拔地蹲下身來,他微微眯起雙眼,細細感受著土地的溫度,指尖輕輕觸碰那湿潤的土壤,鄭重其事地說道:「此乃滴灌之術,可保每寸土地皆得甘泉潤澤。」
三個月前,小寶在科技館現代農業展區所目睹的景象,此刻竟奇跡般地在這御田之中化為現實。我和時恪得知這個消息時,心中滿是驚喜與驕傲,小寶這孩子,竟真的把現代的知識運用到了古代,還做得這般出色。
竹制的管道,順著起伏的地勢巧妙鋪設,猶如一條紐帶,將遠處的山泉源源不斷地引入層層疊疊的梯田。每根支管的末端,都精心用棉麻層層包裹,制成滲水口。
清澈的泉水,正透過這些滲水口,緩緩滲入土地,滋潤著每一寸幹涸的土壤。
與此同時,小寶還憑借在現代所學,改良了堆肥方法,讓土地的種植更為合理,肥力得以長久保持。
我不禁在心裡感嘆,小寶正在積極改變著那個世界,真的長大了。
王朝今年中原地區雨水偏少,江南卻水涝成災,中原地區引水灌溉成為農官的首要之事。
氣候的異常並非人力可以扭轉,甚至「魚米之鄉」的江南地區今年也難以充足糧倉。
欽天監通過觀測天象,上報皇帝:「天災顯現,未來三年,恐為大旱。」
這個王朝在十年前經歷了一場動亂,後續一直休養生息,雨水正常的年份,糧食產量也堪堪夠子民們不至於餓S。
一旦天災連續三年,可能將會餓殍遍野,百姓生靈塗炭。
「雨水不足的地區,難以種植一般的農作物,但有一種,非要少水的土地最為合適。」在這個時代,紅薯已然出現,隻是尚未經過改良。
小寶心中暗自思忖,決定將現代的紅薯苗巧妙摻雜在御田之中。
數月過去,收獲之時,育出的紅薯果然令人眼前一亮。
隻見那紅薯個頭明顯更大,表皮光滑,色澤紅潤,剝開外皮,內裡的果肉香甜軟糯,嘗上一口,濃鬱的甜味瞬間在舌尖散開。不僅如此,紅薯的產量也比以往高出許多。
農官們望著那堆積如山的紅薯,臉上洋溢著抑制不住的喜悅,他們歡天喜地,迫不及待地將這優質紅薯和灌溉之術在京郊進一步推廣開來。
20
正如欽天監所言,後續幾年,一年比一年雨水稀少。
包括江南地區,就算到了夏季,也仍然連續幾十天不見一滴雨。
經年累月的旱災形勢越發嚴峻,皇帝焦頭爛額,殚精竭慮。
大皇子將京郊優質紅薯的產量上報皇帝,並奉上甜糯的紅薯,皇帝連連稱贊。
他讓全國各地適合種植紅薯的地方,以京城為起點,緩緩鋪開。優質的紅薯苗經過處理,放在飛速前進的馬車上運往各地,落入飢餓的農民手中,在各地農官的指引下,種植成一片片充滿生機的綠色田地。
「百姓總算能填飽肚子了。」小寶的努力沒有白費,能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,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。
秋天,一位老農站在田間,望著自家收獲的糧食,眼眶泛紅,粗糙如樹皮般的手掌輕輕撫過金黃飽滿的谷粒,渾濁的眼中泛起了激動的淚光。
旱災之下,糧食產量實在太低,百姓們常常食不果腹。而如今,小寶僅僅改善了水和肥料這兩個關鍵因素,便帶來了這意料之外的大豐收。
這是豐收的季節,今年在小寶的努力下,京郊的糧產更是翻倍。田間地頭,農民們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,他們用最質樸的方式,歡慶著這來之不易的成果。
然而,並非所有人都對小寶的舉措表示認可。在二皇子的示意下,保守派御史們紛紛站了出來,他們認為小寶的所作所為「擅改祖制,違背天時」,於是聯名上書,言辭激烈地要求廢止這些所謂的「奇技淫巧」。
一時間,彈劾的奏折如雪花般紛紛揚揚地飛進了御書房。
我和時恪得知此事後,心裡不禁為小寶捏了一把汗,那些保守派的勢力不容小覷,真擔心小寶會因此受到影響。
彼時,小寶正全神貫注地帶著戶部官員核對稅冊。他神色專注,手中的毛筆在賬冊上飛速記錄著數據。
「啟稟父皇,今歲京郊的賦稅比去年多出三成。」小寶抬起頭,聲音沉穩有力。
隨後緩緩展開那本泛黃的《齊民要術》,他修長的手指輕輕停留在「順天時,量地利」的批注之上,微微抬起的臉上,泛著自信而堅定的光芒,說道:「兒臣不過是讓古法煥發新生罷了。」
皇帝坐在龍椅之上,目光緊緊盯著賬冊上跳躍的數字,心中暗自思忖。忽然,他想起皇後上月的密奏:「今年黃河流域旱災,民間已有『天怒』之說。」
皇帝眉頭緊鎖,沉思片刻後,猛地重重拍在御案上,高聲下令:「傳朕旨意,各州選派農官來京,學習大皇子的灌溉之法!」
這一旨意,猶如一道驚雷,打破了朝堂之上的爭議,也為小寶的革新之舉,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。
聽到這個消息,我和時恪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,小寶的努力終究沒有被辜負,他的想法得到了認可,未來或許能為那個世界帶來更多的改變。
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