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頁
  2. 長安寧
  3. 第1章

第1章

長安寧 3892 2025-05-30 16:07:26
  • 字体大小 18
  • 鎮北侯李家滿門忠烈,不論男女,皆戰S沙場。


     


    曾祖母說,這就是我們李家人的命。


     


    身為李家唯一的女兒,我自然也不例外。


     


    成天穿著男裝舞刀弄槍,混跡軍營。


     


    被六皇子退婚,被滿京都嘲笑。


     


    我也還是初衷不改,心心念念隻求漠北長安寧。


     


    可柳仲安卻衝我展顏一笑:


     


    「阿寧,他們都傳小柳大人,有斷袖之癖。」


     

    Advertisement


    1


     


    城門高聳,滿城富貴。


     


    馬車駛進京都,駛過石板鋪就的平整街道。


     


    坐不慣馬車的我,掀起車簾看一眼,又放下。


     


    看一眼,又放下。


     


    秀鸞刀就躺在身側,我下意識地握上冰涼的刀柄。


     


    漠北雪夜的寒意頓時席卷而來。


     


    父親帶著喘息的語聲,挾著呼嘯的北風響起:


     


    「阿寧,對不住。漠北軍不能落到奸人手中。」


     


    一連串的長咳,中斷了他的話。


     


    他咳得彎了腰,像是這一身錚錚鐵骨,終是要被現實壓屈。


     


    推開我欲替他拭血的手,他神色有些黯然。


     


    「我的阿寧,本該是大漠長空的鷹呵……」


     


    他語氣裡有慈愛,有不舍,也有九S不悔的堅定。


     


    我懂。


     


    他是我的父親,也是漠北軍的主帥。


     


    是漠北十萬百姓心目中的守護神。


     


    我都懂。


     


    回京聯姻,跟橫刀守關一樣。


     


    都是我身為李家女的責任。


     


    關山難越,漠北的風沙啊,它吹不到京都。


     


    這裡是天子腳下,祥和富足,也波雲詭譎。


     


    這裡的人,S人不用刀,卻又吃人不吐骨頭。


     


    就如眼前這狹小車廂,仿若精致的囚籠,載著我駛向富貴又逼仄的未來。


     


    2


     


    但我好像惆悵錯了方向。


     


    踏進鎮北侯府的時候,我已至耄耋的曾祖母正按品大妝,準備進宮。


     


    抹額束起她的蒼蒼白發,她頭戴鳳冠,手拄一根烏金龍頭拐杖。


     


    叫人不禁遙想她當年親自掛帥,帶著李家十二寡婦和十三歲的父親一起出徵漠北的勃勃英姿。


     


    很颯,但也很慘。


     


    那一戰,打出了漠北的二十年安寧。


     


    也打得鎮北侯府連女主人都隻剩下了曾祖母一個。


     


    她親自教養父親,又在娘親病逝後親手養大了我。


     


    她教我刀槍弓馬,授我兵法韜略。


     


    然後把十二歲的我送去了漠北,她說:


     


    「我李家女兒,要曉得什麼叫黃沙百戰穿金甲!」


     


    可如今,美人遲暮將軍老,她眼裡隻剩下哀色:


     


    「阿寧,嚴家這是欺我李家朝中無人啊!」


     


    是啊,鎮北侯府滿門忠烈。


     


    不論男女,皆盡戰S在千裡之外的漠北。


     


    可不就是沒人嗎。


     


    嚴家卻不同。


     


    他們外有權相烈火烹油,內有貴妃鮮花著錦。


     


    但他們猶不知足,一直覬覦漠北兵權,想要我嫁嚴貴妃所出的六皇子為妃。


     


    隻因六皇子非長非嫡,沒有實權武將支持,想登大寶總是欠了那麼一點點。


     


    父親疼我,也不欲卷入奪嫡之爭,一直不曾松口。


     


    怎奈人力有時而窮,漠北冬天的酷寒,竟引發了他昔年肺腑的舊傷。


     


    病情來勢洶洶,軍醫說大概是挨不過這個寒冬。


     


    如果沒有嚴家覬覦,我唯一的兄長本可接過父親帥印,繼續一夫當關,守護十萬漠北百姓。


     


    就像一代又一代的李家男兒一樣。


     


    可惜沒有如果。


     


    壯志未酬的父親隻能允了聯姻,讓我回京完婚。


     


    好保住我三萬漠北軍將士,不至於落入宦官出身,隻會巧言令色,攀附權相的樞密使之手。


     


    隻是我們都沒想到,嚴家不知從哪得了風聲,竟猜到了父親突然松口的原因。


     


    就在我入城前的一刻,登門退親。


     


    3


     


    眼前的曾祖母垂垂老矣,卻猶自挺直了脊背。


     


    她不怒自威的鳳目因著年歲耷拉下來,竟憑空生出幾分蒼涼。


     


    再也不能如幼時那般,令上房揭瓦的我膽戰心驚。


     


    我強忍住眼角酸澀,擠出一抹笑,跪了下來:


     


    「老太君,與嚴家聯姻本就是與虎謀皮。


     


    「如今他們看輕李家,認為漠北軍已是囊中之物。


     


    「您再進宮,也不過是我們自取其辱。


     


    「不如,另尋他法。」


     


    她眼中浮起欣慰之色,轉瞬又滿是痛惜。


     


    「好孩子,我如何不知。


     


    「可你的親事,往後便更難了。」


     


    我笑了,這次笑得真心實意。


     


    「老太君放心,阿寧值得更好的男子!」


     


    連曾祖母都不知道。


     


    我李北寧,其實志不在此。


     


    4


     


    六皇子很快定了戶部尚書的長女為妃。


     


    滿京都的達官顯貴,世家士族,都開始嘲笑我這個關外回來的武將之女。


     


    隻知舞刀弄槍,不知詩書禮儀。


     


    終是難登皇室的大雅之堂。


     


    也有替鎮北侯府惋惜,錯失了可能的後族機會。


     


    若是成了後族,哪還用在邊關苦熬。


     


    哪還用搏命保富貴。


     


    但鎮北侯府哪有什麼富貴!


     


    曾祖母和父兄的俸祿,宮中的賞賜,大半都填了漠北軍的軍餉。


     


    漠北苦寒,本朝又一向重文輕武。


     


    若是隻拿朝廷給的,將士們根本吃不好,穿不暖。


     


    衣同袍,食同釜。


     


    方有上下一心,令出如山倒。


     


    這京都裡的汲汲營營之輩,又如何能懂?


     


    又何曾想懂。


     


    所以,我必須得保住漠北軍的帥印。


     


    必須。


     


    5


     


    曾祖母說,曾祖父在時,曾與金陵柳家有大恩。


     


    如今兵部柳尚書,便是他口中柳家小兄弟的幼子。


     


    她命人尋出了塵封幾十年的信物。


     


    一枚上好的螭紋蝶形玉佩,通體潔白,瑩潤生輝。


     


    百年書香門第的清貴之氣撲面而來。


     


    令我無端多了幾分信心。


     


    士大夫風骨,重逾千金,必是不懼權相氣焰。


     


    也必會懂我鎮北侯府,一片鐵血丹心!


     


    6


     


    柳府清雅,會客廳高懸「正己修身」。


     


    柳尚書面有難色:「漠北軍帥印歸屬,三衙和樞密院的意見,猶在兵部之上。


     


    「此事事關重大,自有聖裁。世祖母不必憂心。」


     


    話裡的推脫之意實在太過明顯。


     


    曾祖母難掩失望,借低頭抿茶平息情緒。


     


    隻是她一向很穩的手,突然顯得顫顫巍巍,仿佛這不盈一握的小小茶盞,比她的一雙流星錘還要重。


     


    柳尚書見狀,沉吟半刻,緩聲道:


     


    「老夫長孫柳伯元,去歲方中了二甲進士。


     


    「若世伯母不棄,願求李家女為媳。」


     


    我雖不願,卻也不能在柳府就駁了曾祖母的心意。


     


    不想花廳裡的柳尚書長媳,比我更不情願。


     


    她親熱萬分地握住我的手:


     


    「阿寧教我看著好生親切,竟像是上輩子就認識。


     


    「老太君若是舍得,不如給我當了幹女兒。」


     


    曾祖母的臉色淡下來,鳳目威嚴,冷聲回絕:


     


    「阿寧幼時重病,拜了九天娘娘為幹親方得平安。


     


    「倒是無福消受你這番心意了。」


     


    幼時重病是曾祖母胡謅,但拜了九天娘娘卻不假。


     


    隻因我將星入命,七S透幹,命局不是大貴,就是大兇。


     


    曾祖母親自求到龍虎山,請張天師替我消災解厄。


     


    她視我這般如珠如寶,哪裡受得了別人看不上我。


     


    柳夫人親熱的笑臉險些掛不住,一時有些訕訕。


     


    窗外,寒雨淅瀝。


     


    7


     


    滿懷希望而來,又一籌莫展而歸。


     


    冬雨寒急,柳府庭院的幽深小徑,也已泥濘不堪。


     


    穿過九曲回廊離開時,我第一次見到了柳仲安。


     


    他眉宇間自帶清霜,衝曾祖母深深一禮:


     


    「晚輩柳懷之,現任戶部郎中。


     


    「鎮北侯府忠烈勇毅,晚輩敬慕已久。


     


    「但有能助,願盡綿薄。」


     


    淬了金的日光破雲而出,雨歇初晴。


     


    回廊轉角處挺拔的翠竹,也仿佛染上了一篷清輝。


     


    一如這景平五年的柳仲安。


     


    8


     


    曾祖母回府就病了。


     


    我換上男裝,每天跑三衙和樞密院打聽消息。


     


    沒了曾祖母和她御賜龍頭杖的撐腰,我算是領會了什麼叫衙門難進。


     


    一連數日,我竟是連大門都進不去。


     


    隻能守在門房賠笑臉,然後在落衙時分拉住某個和氣的官員套近乎。


     


    結果自是可想而知。


     


    那日我從三衙出來時,斜陽將墜,晚霞濃烈似火。


     


    站在人聲鼎沸的京都街頭,我一時竟有些茫然。


     


    熟讀四書五經,更精兵法韜略。


     


    可它們都沒有教我,要如何謀算人心,要如何在這波雲詭譎的政局裡,走出一著妙手。


     


    我李北寧自負一身本事,在這天子腳下竟是毫無用武之地!


     


    而柳仲安就在這漫天霞光中向我走來。


     


    他一身素衣,落落而立,眉眼仿佛山水墨色染就。


     


    「李兄,可有空與懷之喝一杯?」


     


    9


     


    他帶我來到四時樓,點了一壺風曲酒。


     


    就著雅間門外的曲聲咿呀,他以指代筆,蘸著酒畫下朝中格局。


     


    他細細講,我靜靜聽。


     


    柳仲安是柳家旁支,父母早亡,治學勤苦。


     


    他的老師是已經致仕的範閣老。


     


    範閣老當世大儒,胸懷經天緯地之才,一生光明磊落,剛直不阿。


     


    隻是不願也不善黨爭,被嚴相一黨排擠出京。


     


    他告老還鄉後,在金陵書院遇到了柳仲安。


     


    柳仲安像極了年輕時的他,胸有經緯,志在濟世。


     


    更難得的是,因著幼年坎坷,看慣冷暖,柳仲安還有著與年歲不符的世事洞明與人情練達。


     


    範閣老如獲至寶,將滿腹才學傾囊相授,也將自己的未盡之志,悉數託付給了他。


     


    景平二年,柳仲安高中狀元。


     


    從此,躬身入局。


     


    所以他將其中的關竅,條分縷析,講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

     


    我聽得頻頻點頭。心頭迷霧皆被他一一撥散,如這四時樓外的清風朗月。


     


    盡數入懷。


     


    直至三更鼓響,我方於鎮北侯府門口與他作別。


     


    他深揖一禮:


     


    「李娘子但有所問,可遣人往安仁坊送信。」


     


    10


     


    隔日,柳仲安又送來一封竹紋密帖。


     


    一手正楷勁瘦挺拔,筋骨分明,細細列了份名單。


     


    何人,居何位,性格如何……


     


    我尋了曾祖母一同參詳,將其中有舊之人圈出。


     


    然後便開始隻身奔走在京都的豪門貴府之間。


     


    求李家的故交,也求李家的姻親。


     


    求每一個,鎮北侯府幫過助過的人。


     


    可縱我伏低了姿態,磨破了嘴皮,換來的也隻是一句句:


     


    「世侄女,不是伯父不幫你。」


     


    「阿寧,我們能力有限。」


     


    「拿著吧。侯爺於我有大恩,千金難酬。」


     


    ……


     


    漠北缺錢是不假,但我此來豈是為了化緣?


     


    他們不過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。


     


    人情似紙,張張薄。


     


    11


     


    連日奔波,又四處碰壁,令得我分外沮喪。


     


    本以為看懂了棋局,便能打劫成功,盤活大龍。


     


    可我到底還是高估了自己。


     


    京都的人心,終究是我看不懂也摸不透的。


     


    我獨自出了城,尋到了記憶中的那家村郭酒肆。


     


    六年沒來,它竟還在。


     


    酒肆簡陋得很。


     


    柴門挑出一方布青簾,白木頭做的板凳連油彩都沒有刷。


     


    這是父親親兵何副將每次進城前歇腳的地方。


     


    也曾偷偷帶著我和兄長來過幾回。


     


    黃米釀的村酒味道並不好,隻在入口時帶了一點漠北烈酒般的粗粝。


     


    我飲了一壺又一壺,終於有了三分醉意。


     


    但我惺忪的醉眼沒有瞧見漠北的風沙,反而看見了六皇子趙昀。


     


    他穿一身墨色便服,沉沉目色蓄起濃霧,語中隱有風雷之怒。


     


    「李北寧,你就這點本事嗎?


     


    「你若隻能這樣,我還不如娶了你。」


     


    心頭一陣驚雷滾過,我不由喚了一聲「六哥」。


     


    「你知道的。我李北寧一生,隻求漠北長安寧。


     


    「六哥,我想回漠北。」


     


    12


     


    「我李北寧一生,隻求漠北長安寧!」


     


    這是十四歲的我,對十八歲的趙昀說過的話。


     


    彼時我們並肩站在雁門關上,看遠方旌旗獵獵,心有豪情萬丈。


     


    嚴家想讓鎮北侯府站隊,為此不惜送了六皇子趙昀來漠北。


     


    趙昀其人,朗如日月。


     


    他對將士們隱瞞了身份,所以我和阿兄皆喚他「六哥」。


     


    一開始每次演武,他總是被我和阿兄揍得鼻青臉腫。


     

    作品推薦

    • 一鳴驚人

      "我妈打电话过来。 「如夏,隔壁你二叔的外孙都学会走路了。」 我心一凛,看向沈一鸣。 刚刚他以加班为由拒绝了我的亲近。 「如夏,今年五百头生猪都出栏了,妈快给你攒够买房的钱……」 我憋住泪:「妈,你放心,最晚三十岁,一定让你当上姥姥。」"

    • 天堂望遠鏡

      "生前,我的狗血八卦养活了一群狗仔。 他们对我褒贬不一,甚至在我死后还对我口诛笔伐。"

    • 陳最不知歸路

      半夜,女儿口渴。我起床出门去给她倒 水。厨房里传来寒寒窣窣的声响。

    • 菁菁子衿

      我七歲這年,遇到了變態鄰居。他跟蹤我,偷窺我。 我媽為了幫我擺脫他,讓我早早嫁人。 結果他瘋了,一把火燒了我家老宅。 後來,我被老公家暴致死,我媽忙著找我老公賠錢,而我老公忙著和新歡恩愛。 只有我媽口中的變態鄰居幫我收屍。 他燒了我,整日抱著我的骨灰喃喃自語。我頭七那天,他開車撞死了所有害過我的人,最後給自己挖了一個坑,抱著我一起躺進去:「菁菁,我們永不分離。」 再睜眼,我回到了結婚前夕。 我媽正喜滋滋地說凌巖會給三十萬彩禮,這筆錢足夠我弟上大學。 「誰說我要嫁了?」

    • 職場戲中戲

      和男明星隱婚五年,醜男同事的老婆突然讓我離她老公遠一點。想想她老公的長相,我陷入了沉思……

    • 一個癡心妄想的婚約

      "脏兮兮的浑小子抢走我孙女手里的玩具。 「我妈说了,你将来是我媳妇,我媳妇的东西都归我!」 老友的女儿一边大口吃着饭,一边理所应当道。 「我儿子多好,配这丫头片子绰绰有余!大不了以后让他入赘,我们家不在乎这个。」 我嗤笑一声,拿起他们娘俩来时带的蔫苹果,招呼儿子把他们赶了出去。 「回去告诉你妈,我跟她缘分尽了,死了也不用通知我!」"

    目錄
    目錄
    設定
    設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