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頁
  2. 不見上仙三百年
  3. 第147章

第147章

不見上仙三百年 3587 2024-10-28 23:05:47
  • 字体大小 18
  • 因為這次是他最抗拒的那種死寂。


    這與當初的三年靜坐也不一樣。在那靜坐的三年裡,他至少知道自己氣勁正在流轉, 靈魄正在休養。


    這次卻什麼都沒有。


    就好像……他其實已經死了, 隻是自己尚未知曉。


    ***


    其實烏行雪確實是死了的, 就在天道徹底崩毀的那一刻。


    他先前責問靈臺時說過的那些話, 在那一刻得到了印證——


    它確實有了“生死”,也確實有了“善惡”。


    所以它在消亡之時衍生出了它本不該有的東西,凡人常稱之為不甘, 仙門中人則稱之為臨終之前的“怨恨”。


    凡人怨恨會纏繞在殺他的人身上,而靈臺消亡時,那些“怨恨”如雲如龍, 如天之蓋,統統砸向了與它因果最深的兩個人、也是親手將它送向覆滅的兩個人。


    沒人能在強弩之末下再承受這樣的怨恨。


    所以, 在靈臺崩毀消亡的那個瞬間,蕭復暄和烏行雪其實都是死了的。


    可這世間還有一個凡人常掛口中、卻又總無從印證的東西,叫做“一報還一報”。


    無從印證是因為這並非規整的平衡, 也並非必定的道理 , 沒人敢說它一定會來,會在何時來, 它永遠無可預料。


    它之所以存在,僅僅是因為人行天地間,任何善惡都會留下痕跡。有人記得,就或許有人會還回去。


    而很久很久以前,曾經有一個人在神木樹底、雷劫聲中豁出過一命。

    Advertisement


    他自己都已經不記得了,卻在又一次將死之時,等來了故事的後續——


    天道“怨恨”砸落到蕭復暄身上的那一刻,久違世間的神木之力光華盡顯,抵了一切。


    於是,他在死去的那個瞬間新生,曾因雷劫而碎的靈魄復歸完整。


    時隔數百年,善意和庇佑終有結局,一報還一報。


    曾經,人間有過一個傳說。說落花臺最高的崖石之上有一株參天神木,華蓋如雲。它悲憫有靈、記刻生死。


    不論是顯貴還是乞兒,不論有人惦念還是無人問津,在那棵樹上,永遠生是繁花,死為落英,燦若雲霞。


    傳說那株參天神木,常人一生能得見兩回。一次是呱呱墜地,一次是將死之時。


    後來白雲蒼狗、物是人非,連傳說都已銷聲匿跡,世間自然再無人能得見。


    可這一次,蕭復暄“見”到了。


    他在將死之際,於一片黑寂之中恍然看見了一片高崖,那崖上是融融樹影。


    直到他感覺自己提著一把劍,艱難地走向高崖。他才猛然反應過來,他並非真的“看見”,而是想了起來。


    他在這一世的將死之時,終於想起了上一世的末端——


    他穿過葭暝之野的狼煙戰地和無邊死寂,走上那片高崖,在神木腳下以劍支身,抬起了頭。


    他沒有看到傳說中燦如雲霞的滿樹繁花,但他在滿眼血色中隱約看見樹冠間有一道倚坐的素白身影,像枝椏交錯間漏下來的煦和日光。


    他知道是看錯了,但那確實是他那一生所得見的最後一道白日光。


    那是烏行雪。


    ***


    蕭復暄在將死之時記起了一切,那是後來所有糾纏最初的開端。從此往後,兩個人的事完整如初,再不會隻有一個人記得。


    蕭復暄死而復生的那一刻,腰間錦袋中的白玉雕像咯咯震動起來,無數道金色絲線在白玉之中透照出來,將所雕之人纏裹得嚴絲合縫。


    那是三百年前留在雕像裡的深濃愛意,是他靜坐於極北之地,一劍一劍刻下的咒術。在這道咒術之下,他和烏行雪生死牽連。


    所以他軀殼裡的萬象生機,都在那一刻供往這世間另一個人身上。


    所以蕭復暄活了,烏行雪便活了。


    他們曾經與太多事物因果相連,而其中牽連最深的便是神木和天道。如今天道消亡,神木還報,兩相抵消。


    他們死去過又復活,從此,一切最深的羈絆隻在彼此之間,再無負累因果。


    ***


    亂線“靈王”被抹殺之際,現世與之相關的一切皆不復存。


    而神木抵去天道“怨恨”之時,不僅還了當年蕭復暄身擋雷劫的一報,還應了它曾聽過的無數祈願,還了眾生一個清明世間——


    “靈王”不存,亂線“不存”,於是天道強行平衡善惡之下所幹涉的那些,也不復存在。


    整個世間於自洽之中,落在了最平靜的時候,然後由此緩緩向前……


    如此種種對於烏行雪和蕭復暄而言,是一條生死拉鋸的漫漫長路,他們走了三百年才堪堪望到盡頭。


    但對於現世人間來說,一切隻是一場夜來驚夢。


    他們隻是囫囵睡了一覺,夢到了暗無天日和屍殍遍野。


    等到東方既白、天光乍亮,他們眯著眼醒來,看到燕雀掠過屋檐,那一切悲慟嚎哭和驚魂不定就像清早籠罩在河上的薄霧一樣,倏然渺遠了。


    世間一切都落在煦和日光中,人們怔怔坐了片刻,那場驚夢就甚少有人再記得起來。


    後來的後來,也隻在一些民間話本的隻言片語中偶爾乍現。


    話本裡說,世間曾經有過一株神木,也有過一座仙都,隻是後來都不見了。它們徹底消失之時,正是三月。據說有天光籠罩萬物,於是所有杏花在初三那天一夜綴滿枝頭,在初七開到最盛。


    繁花動山城。


    人間滿是春色,唯有落花臺最高的山崖之上,站著一株斑駁枯樹。那棵樹很大,參天而立,卻無一葉、也無一花。


    有人說那就是神木的遺跡,它之所以斑駁幹枯,是因為世間有萬般杏花在恰好的時節替它開了。


    還有人說,神木不開人間之花。倘若你在某處看見一株無花無葉的枯樹,而當下恰好有雲霞漫天而來,映襯枯枝……那就是有緣見過它了。


    話本裡常說,世間是有過仙的,但人們卻再說不出來那些仙姓甚名誰,曾經為何成仙,後來又去往何處。


    所以後來同樣甚少有人知曉……


    這世上曾經有過一位被稱為“天宿”的仙。


    他死而復生的那一天,靈臺消亡,神木相抵。人間天光乍泄,大夢方醒,一切痛苦掙扎和暗無天日都成虛妄,應和了他的字號。


    他字號為免。


    免者,赦也,於是世間百罪皆消。


    第七卷 “鵲都”


    第126章 伊始


    夢都城南臨江處, 有一片極好的地方。


    長巷縱橫近百條,有燕雀常臨,有流水拱橋。若是找一個樓閣高處, 還能望見一條白石馬道, 直入林中。馬道連著十裡亭山, 三月初時,那裡的杏花會開遍山野。


    這裡安逸又熱鬧, 鄰裡相熟,但凡有點兒新鮮事,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傳遍街巷。而這些天, 他們偶爾會聊及同一件事, 說:“東南角那邊新添了一座宅院, 你們聽說了麼?”


    “哪條巷子?”有人辨不太清東西南北, 問道。


    百姓依然喜歡以奇聞大事取名,這百十條巷子並非都有名字。他們聊的,剛好就是一條無名長巷。


    於是他們連比劃帶猜, 費了好些功夫才聊準了地方。


    接著就怪了起來——


    有一位說:“那宅院可不是新添,一直都有,就在那條巷尾, 隻是以前空置著,長藤蔓蔓蓋住了院牆, 往來過路沒人注意到而已。”


    還有一位說:“錯了,以前那裡明明是一處廢牆荒草地,都不知道是哪個年歲裡遺留的了, 我還在那逮過蛐蛐。那宅院就是新砌的。”


    “絕無可能!你肯定記錯地方了。那樣的宅院, 若是新砌的,動靜起碼鬧一年, 你聽見過動靜嗎?”


    “沒有……”


    “那不就行了。”


    “可是……”


    茶坊裡的幾人越爭辯越糊塗,其中一人聽得累,索性道:“眼看日頭將西,左右無事,不如去看一眼。院牆是新石還是舊石,根腳生沒生青苔,還不是一看就知。”


    另一人道:“有道理,走罷,去看一眼。你們聊得我直起雞皮疙瘩,我今日說什麼也要弄個明白。否則照這麼辯下去,該成鬼宅了。”


    ……


    ***


    對於這些坊間爭辯,宅院的主人此時一無所知。


    因為根本顧不上。


    這間宅院確實是前些日子新出現在巷尾的。


    它之所以出現得悄無聲息,就連往來路過的人也說不清來歷,是因為它籠罩在一層淺淡的結界裡。


    結界出自蕭復暄之手。


    同天宿曾經立過的無數結界截然不同,這層結界沒有任何攻擊性。它就像縈繞的薄霧一樣,不會傷到誰,也不會阻攔誰。隻會模糊周遭百姓的認知,讓路過的行人習慣這座宅院的存在……


    噢,還要擋一下宅院裡的聲音,因為院子裡的人略有些鬧。


    至於為何會鬧,這就得從蕭復暄睜眼的那天說起。


    ***


    蕭復暄死而復生睜眼所在的地方,其實應該是照夜城的雀不落院裡,畢竟那是亂線到現世的出口。


    但因為靈臺消亡、神木相抵。整個現世數百年所歷經的種種,都已經在自洽之中改天換地。


    所以世上已經沒有那個魔窟照夜城了,自然也沒有那座鳥雀不敢靠近的城主宅院。


    那處地方還是山野。


    蕭復暄就醒在那片山野裡,裹挾著滿身冷鐵似的血味,抱著衣袍殷紅尚未睜眼的烏行雪,下了山踏進人間。


    他本想尋一處無人驚擾的靈地,守著烏行雪醒來。


    但臨到關頭又改了主意。


    那些靈地總是方圓數裡之內不見人跡,太過偏僻也太過安靜。總叫人想起蒼琅北域雲霧不散的三十三層地底。


    有人生來喜歡長燈如龍的街市,喜歡人語喧囂、燕雀環繞。倘若睜眼所見隻有寂寂雲霧,會覺得冷清吧……


    於是蕭復暄轉而去了夢都,挑了城南最安逸也最熱鬧的地方,在一處巷尾落下宅院。


    ***


    這座宅院既不像南窗下和坐春風,也與雀不落截然不同。就是夢都城南最常見的院子,隻是樓閣高一些,檐下鳥雀能棲的木梁多一些。


    院子裡有一株樹,不像神木那樣參天如雲,但依然華蓋亭亭,半倚著院牆半倚屋。


    這裡總能聽見牆外行人聊笑,即便是最深的夜裡,也能偶爾聽見青石板路被壓得翹起一角又落下,發出咕咚一聲響。


    安定,卻從不會落入死寂。


    烏行雪躺在正對寬闊窗臺的臥榻上,身下靈陣靜靜運轉著,日夜不息。


    而蕭復暄就守在榻邊,靜坐修養,幾乎寸步不離。


    但他所做的其實不止這些。


    在夢都安頓下來的當日,蕭復暄就在這宅院門上貼了一道“引靈符”。


    他睜眼後,一直沒有找到寧懷衫和方儲的蹤跡。料想他們或許也受了現世自洽之效的影響,不知變成了什麼模樣,也不知流落去了哪裡。


    這道“引靈符”以烏行雪的一點靈氣做媒。寧懷衫和方儲曾經是仙都童子,身上有烏行雪動過的痕跡,相吸相引之下,不論他們身在哪裡,都會不知不覺往這處宅院而來。

    作品推薦

    • 癲公癲婆

      "攻略失败,我即将被抹杀。 我看着眼前这张自己爱了三年的脸,一滴泪缓缓从眼角流下。 拼尽最后一丝力气,我艰难地抬手……"

    • 故見幾重

      "我喜欢上了地府的黑无常。 黑无常递给我一碗孟婆汤,「喝完,我就答应你。」 我一口干了。 他朝我微笑,「你好,新同事。」 我成了忘川水畔的引渡人。 一百年后,我喜欢上了地府的黑无常。"

    • 醉春煙

      圣上下江南那日,太后看中了扬城许家 的姑娘。「这般水灵的孩子,自然要当 我们皇家的儿媳。」

    • 難藏

      "高中暗恋三年的对象成了我室友。 我一直小心藏着我的心思,和他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。 可某天我仗着季非俞醉酒,失言对他说了声喜欢。 他开始疏离我,躲着我,不再和我有肢体接触。 如他所愿。 我同他保持距离,不再僭越。 但后来。 他总是不安地抓着我的手,咬着我的唇一遍遍确定我们的关系。 「听叙,为什么不看我?是讨厌我吗…… 「你别不要我……我是你的,对吗?」 "

    • 花燈寄相思

      我和葉侍郎結了仇,你來我往,誰也不讓誰。 喝醉了,甚至在酒館叫囂:「嘿!兄弟們!把葉美人捆了,抬到小爺屋里!小爺我呀,要好好疼疼他!」 醉意糊涂中,似乎聽到他啞聲嘶吼:「……是你先招惹我的,總招惹我做甚……都是男子,我該如何是好……」 男子? 我女的啊!

    • 予你相望

      谢予白是我名义上的哥哥,实际上的「童养夫」。 我爸去世后,我妈怕他抛下我们娘俩。 居然给他下药,将他锁进我房间。 结果却意外导致他永远错过了他的真爱白月光。 后来,他把我妈像狗一样锁进了地下室。 逼得我求死不能,夜夜被他凌辱。

    目錄
    目錄
    設定
    設定